陈磊,男,1991年1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当年通过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7000人的全国应届生考试,成功进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交通之声频道工作,成为一名广播记者。浙江的媒体竞争环境十分激烈,他身为新人进入单位后始终秉承母校“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快速反应,同时注重新闻的细节和真实性,积极的工作态度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2年至今,频道连续四年赢得“中国广播前三强”的荣誉。其本人2011年被评为“频道最佳新人”,2012年、2013年连续获得“频道优秀员工”,2014年,荣获“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先进工作者”。
学习方面,他始终没有松懈,刚到单位新闻部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媒体行业的紧迫感。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录音设备和软件,第二天就完成了记者生涯的第一篇报道。从学校到职场没有时间来调整就要适应新角色,这对陈磊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为了尽快学习如何做出好的新闻报道,更快融入环境、适应角色,他经常请教新闻部的领导、前辈和同事关于记者业务上的问题,特别是他的师父,每次都会耐心细致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好的改进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指导后,结合自己在报道中的失败教训,不断总结和反思,他在三个星期内完成了调整和转变。
此后,陈磊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时刻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媒体同行的现状和发展。每年都积极参加业务学习,2013年8月代表频道前往青海参加全国采编人员业务培训,感触很深。特别是和在雅安地震中完成出色报道的成都电视台记者蒋林有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他对现场报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年9月,参加了集团组织的上海业务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目前传媒行业最新变化和行业环境,特别是在新媒体日趋强势的情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有了一些思考。
工作方面,陈磊始终踏实勤奋、虚心请教。不断实践总结广播报道中的几种形式。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一直是广播媒体的优势,单位对此也非常重视。毕业至今,他先后多次参与报道冰雪、台风、高温等恶劣天气的报道,火灾和交通事故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特别是2013年10月的余姚水灾,频道全力出击,他连续5天身处一线采访报道,深受触动,真正体会到媒体的力量和责任,频道第一个进入灾区,组织最大规模的力量进行报道,由此获得了浙江省政府、群众以及全国媒体同行的高度赞扬。
大型活动策划报道也是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毕业至今,他先后参与了杭州地铁通车、钱塘江观潮、西湖烟花大会、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宁杭高铁开通等跨区域、跨省市的大型活动报道,也正是有了这些现场直播报道的经历,使得他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作为随行记者,参加了频道2012年的全省文明宣传月大型公益活动,9天时间奔走浙江省内的9个城市。现场报道、搬运送清凉物资、主持交通文明示范街揭牌仪式,连续9天不间断的活动历练让他对自己的岗位和扮演的角色有了全新的体会。刚刚过去的2015年5月1号,陈磊有幸成为第一个登上直升飞机连续四小时直播报道杭州路况的广播记者,这创造了浙江广播的历史,对他个人的记者生涯也是里程碑的时刻。
公益活动一直和媒体紧密相连,他也参与其中。2013年9月,频道组织了一场大型公益行动:“一万个心愿、一万个梦想”,帮助浙江山区孩子圆梦;他先后进绍兴新昌、台州天台、宁波宁海、舟山岱山四个县14所山村学校,搜集孩子们的心愿卡,采访报道山区孩子最纯真、最朴实的心愿,见证了这些心愿变成现实。作为记者能全程参与并体会到这份情感,他收获的东西甚至超越了记者这个职业本身。此外,每年他都会参加“爱在后备箱”的公益活动,为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生活物资。作为媒体人,我很自豪能够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
近四年的时间,陈磊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品尝过失败的苦涩,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新闻采访报道能力稳步提升。2012年,他的下基层报道《一个人的派出所》获得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改文风大赛”二等奖;2013年,他的新闻报道《看不懂的银行收费》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专题)三等奖。2014年,他参与的集体新闻作品《聚焦余姚,积极驰援——93和你在一起》获得浙江省新闻一等奖。
身为东电媒体人,陈磊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感恩媒体系在他大学成长中给予的机会,学生会工作的锻炼和晚会的主持经历让他在大学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有一份处变不惊的自信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功,他会和母校的老师分享,在生活中遇到困惑,会和恩师交流,寻求一些启示。如今,看到母校日益壮大,看到媒体系不断发展,身为东电媒体人的他感到非常自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早已融入他的工作生活,陈磊愿和母校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