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彦,实验991班,2003年毕业于我校自动化专业,现任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专责、资深工程师。
2003 年,大学毕业的侯金彦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从河北来到广东韶关,彼时还有一点迷惘。但当她见到发电机组的时候,内心突然安定了下来。如今,那个怯生生的小侯已经成为了 " 侯工匠 ",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十九年来,她孜孜以求,把青春奉献给了电力事业,成为了一个闪闪的 " 电花 "。
从小山村到粤北山区,内心也有小纠结
侯金彦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学生。她出生于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子,2003 年以优异成绩从东北电力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毕业后,广东粤电韶关发电厂有限公司(下称韶关发电厂)向她投来了橄榄枝。
" 作为一名北方人,毕业来到南方,当时有摆脱家的束缚的想法。" 侯金彦回忆道,自己这份选择既有任性,也有对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的憧憬,她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好好打拼自己的事业。
彼时,两地之间还没有通高铁。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达韶关站,公司早早派人在火车站来迎接他们。" 下了火车后,从韶关站到厂区,穿越稻田和山谷,开了快一个小时才到达,那时还是有一些冲击的,电厂好偏僻呀。内心有些小纠结,不过入职之后,感觉到这里是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公司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师傅们亲切热情,我慢慢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
噪音、高温、粉尘……这份工作不简单
经过入职培训和三个月的运行实习,侯金彦正式上岗。她的第一个岗位就是热控班员。热控是什么?如果把电厂比作一个人的话,热控专业就相当于人的神经和大脑,负责热力参数的测量和控制。" 热控专业性非常强,是机组这个庞大机器安全运行的控制中枢,随着机组容量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热控专业地位越来越重要。" 侯金彦说。
" 想象中就是坐在空调房里,动动手指,敲敲键盘鼠标就可以搞掂了。但实际上,热控设备分布最广,噪音、高温、粉尘、高空作业等一样都不落下;种类最繁多,且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最快。" 新快报记者跟随侯金彦走进机组现场,必须要紧挨着她,才能听清彼此的话。站在机组面前,人是那样渺小,随之而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炙热烘烤感。
这样的生产一线上,男女比例高达 10 ∶ 3,侯金彦反而产生了挑战自我的兴奋感。" 作为一个新入职的热控人,我想首先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熟悉系统,了解自己监视和控制的对象;然后就是熟悉各种测量设备、执行设备的性能和故障分析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 DCS 控制系统软件的熟悉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行业巨变的挑战
用电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 " 晴雨表 " 之一。侯金彦深深体会到时代浪潮下的行业巨变。
身在电厂,她亲眼见证了 50MW(兆瓦)、200MW 机组的淘汰,600MW 机组的投产。目前,韶关发电厂装机容量 186 万千瓦,是粤北地区重要的电源点。186 万千瓦装机容量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满发计算,每小时发电量 186 万度。假设人均年生活用电量 1000 度,机组满负荷运行一小时,发的电可以供 1860 人用一年。
回忆起职业生涯,侯金彦坦言,每一次设备的安装和改造都是挑战。在小油枪点火改造项目时,她是热控部分负责人。" 当时,所有控制设计原理、图纸都是我们自主完成的。调试阶段却不是那么顺利,而能否顺利完成调试变成了机组检修能否如期完工的关键节点。" 作为负责人,侯金彦深感压力山大。
" 我带着团队一遍遍地查阅图纸,组织诊断控制原理设计,逐一排查接线是否正确,排查逻辑组态、画面连接等。" 通过和同事们通宵达旦作战,他们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调试,整个系统顺利运行,机组按期启动。该项目是广东省首例,获得广东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巾帼不让须眉、身体力行、敢闯敢拼的作风也为侯金彦带来了职业生涯的各种荣誉。现在,她任韶关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兼生产技术分部主任。她是第二届韶关工匠获得者,也是侯金彦创新工作室和三八红旗工作室的带头人。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创新和攻关活动,牵头开展提高 AGC 性能指标专项整治及辅助调频性能的优化工作,直接转化经济效益超过 1 个亿。
对话
新快报:作为党代表,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侯金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立足本职,积极投身能源绿色转型,为电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到我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致力于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与推广,吸引更多的技术骨干加入到创新队伍,让工作室成为钻研技术、传承技能的平台,成为职工建功立业的阵地,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人才队伍培养的阵地。